【傑出青年】建造業傑青 靠團隊精神速建隔離營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07/12 07:00

最後更新: 2021/07/12 16:17

分享:

分享:

建築署高級工程策劃經理越文鋒在疫情中領導結構工程師團隊,幫助興建各個臨時檢疫中心單位,獲建造業議會選為建造業傑出青年。(程志遠攝)

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逾1年半,政府除了制定不同的防疫措施外,檢疫中心等硬件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,成功背後有不少專業人士合力解決困難。

建築署高級工程策劃經理越文鋒是興建檢疫中心團隊的其中一員,負責領導結構工程師,疫情下內地工廠停工,要在極短時間下,為臨時檢疫單位挑選建材,做好防火測試;更要游說馬來西亞政府,讓工廠繼續開工,一切都靠團隊精神完成任務;對於短時間大量運用「組裝合成」建築技術,他形容成個業界都做了熱身。越文鋒今年更獲建造業議會選為年度建造業傑出青年。

越文鋒回想,新冠肺炎疫情在2019年底爆發,並於2020年1月傳入本港,當時政府雖已緊急將未入伙公屋如駿洋邨,及其他文康設施等轉為檢疫中心,亦已同步評估有建隔離營舍的需要,且認為需求很大。因此,團隊決定以「組裝合成」建築法(MIC),在廠房造好單位,帶到地盤組裝,在短短26日內,成功於鯉魚門度假村的籃球場建好118個檢疫單位,不久後即可供由伊朗回港的旅行團隔離,隨後也分別在西貢戶外康樂中心及八鄉少年警訊中心建成逾200個單位。

設計單位  港沒經驗沒標準

他說,政府在2月預料外國回流人士會帶來新一波疫情,已開始安排「插針式」尋找地方建臨時檢疫設施,但由於設施需要電力等配套,始終能建成的單位數目不多,加上預計需要一個較長遠的檢疫設施,故選擇在竹篙灣前迪士尼樂園第二期的土地興建檢疫設施。疫情至今,全港先後已興建了逾4,000個檢疫單位。

政府以「組裝合成」建築法興建了逾4000個檢疫單位,越文鋒的團隊負責跟進單位結構物料及於廠房建造的過程,圖為竹篙灣檢疫中心興建時的情況。(建造業議會提供圖片)

越文鋒的工作是負責設計這些檢疫單位的結構,並與承建商、顧問公司商討興建臨時檢疫設施方案,要在短時間解決的難題不少,特別在準備檢疫單位的設計時,由於本港沒有經驗亦沒有標準,需要與專家團隊商討設計有甚麼需要,例如通風、冷氣等,幸好承辦商方面也有醫療專家,一同商討後,再將設計交予衞生署審批。

1月開始任務  2月底建成

做好設計,卻迎來更大挑戰,是疫情影響內地的廠房停工,令他們在選材上遇到困難。他指,在建築標準上無臨時或永久之分,故結構材料標準亦一樣,由於疫情關係令鋼材比較緊張,他們就要短時間內找到不同的替代材料,「若標準不是能夠立即在港用到,就要想如何做測試」,包括防火板,團隊只找到香港不常見的材料,同樣要測試以符合香港的防火標準。他稱一般情況下僅設計及審批圖則也需要28日,今次卻極之趕時間,1月農曆新年後開始任務,到2月底就建成首批檢疫單位,靠的是團隊合作精神。

問到興建隔離營過程中最大的難題,越文鋒說於西貢興建營地時,因承建商擔心受到疫情影響生產,故選擇了馬來西亞的廠房生產組件,不料到3月疫情擴散到當地,當地政府更下令工廠需要停工,承建商沒有後備方案,無計可施。最終團隊與當地政府商討,指有關工作是與防疫有關,經溝通後才獲准復工,順利如期完成建造該中心99個臨時隔離單位。

MIC技術  業界都做了熱身 

他坦言過程壓力大,個人十分緊張,就算政府宣布公務員在家工作,他們也選擇回辦公室開會,保持溝通,「多年來大家生活如常,無想過疫情會成為新常態」,但所謂有危就有機,幸好業界早幾年已開始運用MIC技術,「成個業界都做了熱身」,令技術在疫情中能夠發揮用處,而他感到今次令到大家都對於MIC技術更加熟悉。

工作以外,越文鋒更在香港工程師學會建造分部擔任委員會委員,推廣創新建築,也擔任建築署結構工程師協會主席,與政府不同工程師協會及內地的工程師交流。他今年更獲選為5名建造業傑出青年之一。
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徐紹軒